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相关论文
为探究降雨对山地草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0(对照)、5、18和38mm 4个降雨梯度,利......
为了研究广西红树林CO2通量变化特征及其调控机制,利用2019年北海红树林生态观测试验站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红树林碳通量和气象观测......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加强,导致了降雨格局的改变。受水分限制的中国北方温带草原,生长季节极端降雨发生时机剧烈......
太阳辐射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蒸腾、呼吸等气体交换过程最重要的因子之一。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强辐射和低......
针对森林通量观测站涡度相关法碳通量观测普遍存在的长时间连续性数据缺失情景,为探究不同数据插补方法的有效性,以华北低丘山地栓......
利用涡动相关技术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SACOL站2007-2012年连续6 a的CO2通量进行观测,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
以位于江苏句容下蜀的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
固有水分利用效率(Intrinsic Water Use Efficiency;IWUE)是评价植被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为理解不同植被类型对全球变化......
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地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连续2年的碳通量观测。结果表明:人工混交林净生态......
全球气候变化通常是多种环境条件同时连续地发生变化,而多因子的控制实验并不能完全模拟环境的变化且其通常需要耗费很高的成本。......
为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旱化对碳通量的影响,探讨高寒湿地旱化碳通量变化规律,本研究于7-8月生长高峰期以高寒湿地、沼泽化草甸和......
【目的】定量研究欧美杨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时滞现象,为提高生态系统碳源/汇量的估算准确性提供科学依......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遥感技术由于空间覆盖广并能快捷、非破坏性的对地表植被性质进行探测,在人......
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和生态系统脆弱区,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
碳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生命关键元素从外部环境进入到生物体再最终返回到外部环境中的过程。陆地......
本研究利用尖峰岭国家野外观测站现有通量观测塔,将涡度协方差技术、CO2/H2O浓度廓线测定技术、林内小气候梯度观测技术与地表植被......
基于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2008年的CO2浓度和碳通量数据,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CO2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对比了CO2浓度廓......
森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对水、光、热等环境因子的响应普遍存在时滞现象。但通常情况下,分析NEE环境影响因子、插补涡度相关数......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新疆典型绿洲棉田进行了连续4年的碳通量观测,并探讨覆膜滴灌棉田生育期内碳通量的构成和特征。结果表明:生长......
本研究以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会同杉木林生态站为支撑平台,借助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和涡动相关技术,对亚热带典型森林类型......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采用的人工造林树种之一,也是中国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树种。研究大兴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在不同时间尺度......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深远影响。该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藏北高原......